(1)建设思路与功能定位
面向稀土、钨、铜、锂等区域特色资源,服务国家和江西省战略需求,以“立足于冶金学科,面向多学科多专业,以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利用模拟仿真数字化、智能化现代手段,确立“虚拟仿真和现实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基础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以下简称“五结合”)的教学理念和功能定位,建设“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区域特色资源绿色高效冶金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校企联动、科教融合、多方协同的教育基地和创新中心,发挥教学示范和服务引领作用。
(2)建设步骤与进度安排
① 梳理整合现有资源,根据“五结合”的教学理念,搭建功能化、模块化的仿真实验平台,逐步完善“一中心、三平台、多功能实验区”的建设布局。
②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重构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搭建以云存储、云计算和云桌面等云技术为基础的云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沉浸式、体验式、共享化在线仿真教学。
③ 完善监督、考评和激励制度,加强校企合作,融合仿真实验、工程实训以及创新创业,增设实验新项目,服务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协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政策配套、资金支持和校企合作
① 健全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仿真软件系统开发与实验教学项目转化;制定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实现科学化管理。
② 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一流学科、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学科建设经费中划拨实验教学专用经费,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和升级改造。
③ 注重平台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与企业共建协同教育基地,自主开发的METCAL工艺流程设计计算软件推广应用至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全维度”再现冶金流程与工艺,将实验教学前移至工业现场,将工业流程虚拟化、数字化,建设“虚拟工厂”,形成校企联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