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钨精矿常压碱分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黑钨精矿碱法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黑钨精矿碱分解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技能。
3、掌握分解液中WO3含量及NaOH含量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黑钨精矿主要成份是钨酸铁锰(Fe、Mn)WO4,它是钨酸铁和钨酸锰的固溶体,矿中钨酸铁和钨酸锰的比例在80:20以上的为钨酸铁矿,反之为钨酸锰矿,成份介于两者之间的叫钨锰铁矿。
黑钨精矿在一定条件下,能被NaOH溶液分解转化为钨酸钠(Na2WO4)进入溶液中与铁锰等杂质元素分离。化学反应为:

黑钨精矿中其它杂质元素如P、As、Si、Mo等亦被氢氧化钠分解生成相应的钠盐进入溶液中:




反应物稀释过滤后,上述反应生成的钠盐进入溶液与碱渣分离,反应物中加入硝石(NaNO3是使生成的Fe(OH)2和Mn(OH)2氧化生成Fe(OH)3和 MnO2·H2O(水合二氧化锰),以促进反应更加完全,化学反应为:



钨精矿的分解反应是一液-固多相反应。从热力学看,反应平衡常数Ka=2.233(120℃)比较大,说明反应能够进行得比较完全,其反应速度快慢取决于该反应的机理和速度控制类型。
从反应式看,可知反应过程中有铁、锰氢氧化物生成,它会沉积在未分解的矿粒表面,形成一固体薄膜,阻碍反应继续进行。经实验研究,确定该反应属于球形粒子固膜扩散反应(内扩散)控制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从K值的等式中可以看出K与扩散系数D、NaOH浓度C成正比,与矿粒半径平方成反比,这是(Fe、Mn)(OH)2固膜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就能找出影响氢氧化钠分解黑钨精矿分解速度的因素,找出强化反应、提高分解速度的途径,拟出最佳工艺条件。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1、主要设备仪器
表5-1主要设备仪器
设备名称 |
型号 |
每组所需数量 |
怛温磁力搅拌水浴锅 |
|
1台 |
电热烘箱 |
DF205型 |
1台(公用) |
玻璃温度计(酒精) |
100℃ |
1支 |
布氏漏斗 |
Φ80mm |
1个 |
抽滤瓶 |
500ml |
1个 |
表面皿 |
Φ80mm |
1个 |
烧杯 |
250ml |
2个 |
容量瓶 |
50ml |
1个 |
量筒 |
500ml |
1个 |
|
50ml |
1个 |
三角瓶 |
300ml |
1个 |
瓷蒸发皿 |
Φ80mm |
1个 |
移液管 |
1ml |
1个 |
酸式滴定管(台) |
25ml |
3套(公用) |
玻璃棒 |
|
2支 |
架式天平 |
500g |
2台(公用) |
电炉 |
1~2千瓦 |
3个(公用) |
洗瓶 |
500ml |
1个 |
吸尔球 |
|
1个 |
真空泵 |
|
2台(公用) |
干燥器 |
|
1个(公用) |
瓷坩埚 |
25ml |
2个 |
2、主要原料、试剂及易耗品
表5-2 主要原料、试剂及易耗品
名 称 |
规格 |
每组所需数量 |
黑钨精矿 |
WO365%以上 |
50g |
氢氧化钠 |
NaOH65%以上 |
|
硝酸钠 |
化学纯 |
1.5g |
其它:辛可宁、甲基橙、酚酞、定量滤纸、定性滤纸等 |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相关计算
根据实验条件,计算分解50克黑钨精矿所需NaOH的用量、硝酸钠的用量以及配制所需浓度碱液所用水的用量。(写出计算过程)
2、操作步骤

图5-1 碱分解反应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5-1所示。
① 在水浴锅中加入水,水面浸过加热棒。设定温度为100℃,启动水浴锅加热电源。
② 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于250ml烧杯中,然后在粗天平上快速称取所需要的NaOH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碱溶解,小心放入一根搅拌转子待用。再分别称取50克黑钨精矿和所需的硝酸钠,待用;
③ 将上述盛有碱液的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并将搅拌用磁转子放入烧杯中,轻微启动搅拌,将碱液加热;
④ 水浴锅内水沸腾后,将所称取的黑钨精矿缓慢加入碱液中,加入完成后,用表面皿盖在上面避免反应物料外溅。待水再次沸腾后,开始计算反应时间;
⑤ 待反应离规定时间还剩半小时时,将事先称好的硝酸钠加入烧杯中。直到反应结束。结束时,将搅拌按钮及加热按钮关闭,并关闭电源开关。
⑥ 小心取出烧杯,待表面皿稍冷后,用洗液将上面的反应物料吹入杯内,并用两支玻璃棒将杯底的转子取出洗干净,用沸水冲稀反应物至200ml左右,并用玻璃棒搅拌1~2分钟,静置,待滤。
⑦ 将上述反应物在布氏漏斗中抽滤,并用约100ml沸水抽洗滤渣3次,然后取出滤渣放入蒸发皿称重(事先称好已恒温的蒸发皿的重量※),放入100~110℃的电热烘箱中烘2小时,干后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用差减法求出湿渣的水份。
⑧ 滤液搅拌均匀并记录体积,取样用辛可宁重量法[附录1]测定WO3含量,并测定NaOH含量[附录2],剩余溶液倒入回收瓶。
※将瓷蒸发皿洗净放入烘箱中烘干至重量不变为止。
3、实验条件
表5-3实验条件
试验组数 |
NaOH用量 |
NaOH浓度 |
反应时间 |
分解温度 |
NaNO3用量 |
1 |
180% |
30% |
2.0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2 |
180% |
25% |
2.0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3 |
180% |
25% |
2.5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4 |
180% |
20% |
2.0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5 |
180% |
30% |
1.5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6 |
180% |
30% |
2.5h |
100℃ |
精矿重量的3% |
五、 数据处理与分析
表5-4 实验数据
试验组数 |
黑钨精矿 |
钨酸钠溶液 |
钨渣 |
分解率 |
重量 (g) |
WO3含量 (%) |
WO3量 (g) |
体积(ml) |
WO3 (g/L) |
WO3量 (g) |
NaOH (g/L) |
湿重 (g) |
干重 (g) |
水份 (%) |
产渣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产渣量计算公式

2、分解率计算公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水浴锅内的水必须保证浸过加热金属棒。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导致水量的减少,为防止干烧要及时往锅内补充热水。
2、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注意保持烧杯内的反应温度和物料液面。可用洗瓶用少量水将杯壁上的物料吹洗下去。
3、反应过程中,用表面皿盖在烧杯口,避免反应物料外溅。
4、调整磁力搅拌,遵循由慢至快的原则,搅拌速度要适当,防止液体外溅。
七、思考题
1、影响分解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并由此分析为什么钨精矿碱分解磨细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要磨至什么程度?
2、抽滤浸出矿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浸出过程中如何保持NaOH浓度不变?
4、如何强化属于固膜扩散类型的多相反应?
5、碱分解时,加入硝石有何作用?一般加多少?
附录:
1、钨酸钠溶液中WO3的测定—辛可宁重量法
方法提要:
在微酸性溶液中,加入辛可宁盐酸溶液,使钨呈辛可宁钨酸而与杂质分离,灼烧后即为三氧化钨(WO3)。
反应如下:
Na2WO4+2HCl+H2O = H2WO4·H2O+2NaCl
H2WO4·H2O+C19H22N2OHCl·2H2O=C19H22N2O·WO3 +HCl+4H2O
C19H22N2O·WO3+26O2=19CO2 +11H2O +2NO2 +WO3
试剂及其配制:
1)0.1%甲基橙指示剂。 称取0.1克甲基橙于烧杯中,加100ml水溶解而得。
2)10%辛可宁盐酸溶液。称取10克纯辛可宁溶于1:1盐酸900ml中。
3)0.25%辛可宁盐酸洗液。称取2.5克纯辛可宁溶于1000ml5%盐酸中。
4)浓盐酸。37%,约12mol/l,d=1.1837(市购)。
分析步骤:
量取100mL热水于烧杯中,吸取1ml待测液于此烧杯中,加入0.1%甲基橙2滴,用胶头滴管滴加1:1盐酸中和至溶液呈红色,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10%辛可宁盐酸溶液10ml,搅动片刻,静置5分钟。静置沉积后,用快速定量滤纸过滤,烧杯及沉淀用0.25%辛可宁盐酸洗液洗两次。沉淀与滤纸一起移入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灰化后,在780~800℃马弗炉中灼烧40分钟。坩埚取出冷却、称重。
待测溶液中三氧化钨浓度为:

单位:(g/l)
式中:
G — 灼烧后三氧化钨重量(g)
V —吸取待测液体积(ml )
2、钨酸钠溶液中NaOH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吸取1ml待测液于已装有100亳升纯水的三角瓶中,滴入酚酞溶液1~2滴,然后用标准盐酸缓慢滴定至红色消失即到终点:
计算:

单位:(克/升)
式中:
NHCl — 标准盐酸的当量浓度
V HCl —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V试液 — 吸取试液的毫升数
C — 试液的NaOH浓度